立冬如何养生(立冬如何养生三不要不要忽冷忽热不要贪凉不要鞋底过薄)

立冬如何养生(立冬如何养生三不要不要忽冷忽热不要贪凉不要鞋底过薄)

阴气愈盛,阳气潜藏。立冬,“立”是建立、开始;“冬”即古文“终”字,意指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。立冬和立秋一样,古人在这个季节多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,如“立冬晴,一冬凌(寒冷);立冬阴(阴雨),一冬温(暖冬)”。民间习惯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,实际上,真正意义上的冬季,并非都以“立冬”为准,而是以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℃为标准。

立冬养生要点

人体阳气也随之潜藏于内,养生应顺应自然界规律,要养阳、藏阳,补肾藏精,养精蓄锐,为来春的生机勃发做准备。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“立,建始也”,“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”

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;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-8日之间。

立冬过后,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,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。立冬期间,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,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。立冬是阳气潜藏、阴气盛极、草木凋零、蛰虫伏藏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的时节,此时的养生需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,以敛阳气为基础,起居调养应以“养藏”为主!

立冬三候

立冬为十月节,冬为终,万物收藏。立冬,朔风起,水始凝冰。五天后,地始冻,拂晓朔风悲,就“蓬惊雁不飞”了。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。

一候水始冰:立冬之日,水始冰。冰寒于水,所以是水与冻的结合,冬寒水结,是为伏阴。孟冬始冰,仲冬冰壮,季冬冰盛。

二候地始冻:立冬之后五日,地始冻。冰壮曰“冻”,地冻为凝结,“霭霭野浮阳,晖晖水披冻。”

三候雉入大水为蜃: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,与“雀入大水为蛤”相对应,蜃是大蛤,古人认为,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。

立冬养生

在立冬前后,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,这个时节天气阴凉,温差变大,正是疾病多发的时候。因此,预防养生尤其关键!

1早睡晚起,晨练宜迟

冬季寒冷,宜早睡晚起,日出而作,保证充足的睡眠,可适当睡个懒觉,有利于阳气潜藏、阴精蓄积。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,睡觉过晚。

冬季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,“见太阳才运动”。太阳出来以后气温升高,空气质量也会变好,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时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进行最为适宜。

2滋阴润燥,养阴为主

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“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”,这是因为秋冬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,顺应这个趋势养阴,效果要比其他时候好。

俗语说:“药补不如食补。”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。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,食材以滋阴为主。因此,冬季宜多喝温水,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。此外,还可酌情选择沙参、玉竹、百合、无花果、银耳、枸杞、甲鱼、罗汉果等养阴的食物煲汤或炖煮。

3保持良好心态,养生之重

立冬前后,气候渐冷,日照减少,风起叶落,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,出现情绪不稳、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。此时,保持良好的心态,因势利导,宣泄积郁之情,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。

起居养生

《素问·四季调神大论》曰:冬三月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冬要养阳、藏阳,补肾藏精,养精蓄锐,为来年的身体健康埋下根基,因此,可以说立冬才是每年的开始,立冬养生做好早睡晚起、多吃白色食物少食咸、补肾养肾这三件事,就能顺应天时养护好身体,为春天做好准备。

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在天为寒,在地为水,在体为骨,在脏为肾,冬季肾主令,寒为阴邪,最易伤阳,因此,立冬后要避寒就温,重视足部、下肢、背部的保暖,立冬养生从“睡懒觉”开始,冬季应早睡晚起,日出而作,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。虽然天气寒冷,也应在白天气温较高时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

“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。

在寒冷的冬季,早睡晚起,日出而作,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。早睡以养阳气,保持温热的身体。起床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,这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,则头脑清醒,机智灵敏。上班族早起困难,就要尽量早睡,不熬夜。

衣着过少过薄、室温过低即易感冒又耗阳气。反之,衣着过多过厚,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,阳气不得潜藏,寒邪易于侵入。所以,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“养藏”。

饮食养生1宜吃栗子花生黑木耳

饮食调养要遵循“秋冬养阴”“无扰乎阳”“虚者补之,寒者温之”的古训,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。元代忽思慧所著《饮膳正要》曰冬气寒,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。也就是说,少食生冷,但也不宜燥热,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,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,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,如乌鸡、鲫鱼,可多饮豆浆、牛奶,多吃萝卜、青菜、栗子、花生、豆腐、木耳等。

除此之外,还要因人而异,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,人有男女老幼之别,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,本着人体生长规律,中医养生原则,少年重养,中年重调,老年重保,耋耄重延。故“冬令进补”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、温补、小补、大补,不可盲目“进补”。

我们冬季在饮食养生方面应少食咸,适当吃点苦味的食物。

咸味入肾,苦味入心。如果咸味吃多了,会促进肾水升腾而以水生木,肾水反而不能闭藏,有损健康。苦能降火,适当的苦味可以帮助相火下潜,更好的促进冬天肾水的闭藏。

冬至后饮食以补养为要,天气寒冷后耗费的阳气增多,也就需要适当补充身体所需。

“少年重养,中年重调,老年重保,耋耄重延”

元代《饮膳正要》曰“冬气寒,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。”少食生冷,也不宜躁热,有的放矢地食用滋阴潜阳,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,多饮豆浆,多吃萝卜、青菜、豆腐、木耳等。

要因人而异,食有谷果菜之分,人有男女老幼之别,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。“虚者补之,寒者温之。”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、温补、小补、大补,万不可盲目“进补”。

冰糖萝卜饮:白萝卜洗净,上部1/3处横切一刀,用小刀把下部中心掏空,挖空处放冰糖。再把切去的1/3白萝卜盖好,用牙签固定,放入密封罐,用冰箱保存,五六天后打开萝卜,冰糖化为浓汁。将汁水滗出即成。

制首乌水枣米煮:干季最后是立冬,天干气燥最严重。制首乌水枣米煮,不宜大补宜清补。

做法:将制何首乌冲净然后用干净的纱布包上放入锅中(不能用铁锅)用清水泡,将米淘好和洗净的大枣也放入锅中和何首乌一起浸泡,泡好的何首乌大枣和米连同泡它们的水一起大火烧开,然后小火煮至米粒开花。放入红糖拌匀,再煮2分钟即可。

情志养生

“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以有得”。力求其静,控制情志活动,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,含而不露,避免烦扰,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。

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,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,以保持心态平和。

延长光照时间。因为光照时间短,是情绪抑郁的一个原因。当黑夜来临,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,它能影响人的情绪,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;精神安静多爱好,应以安静的活动为主,如琴、棋、书、画、集邮等为主。

运动时应注意保暖,预防感冒,但不要穿着过厚,避免大汗淋漓,以微微出汗为宜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,不要做剧烈运动;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,包括慢性支气管炎、肺心病、哮喘等患者,应选日照充足的时间段外出锻炼,避免寒冷的刺激,以免诱发旧疾。

另外,遇到城市雾霾天时,应避免外出运动,尽量选择室内运动。此外,立冬时运动应以静态运动为主,可以在向阳的地方,在晨光下进行八段锦、十六段锦、太极拳等运动,以感到舒适愉悦为好。

经络养生

从立冬至立春3个月,万物生机潜伏闭藏,正是调养肾的大好时机。

将养肾进行到“底”:在立冬前、中、后三天,每日将脚入温水中浸泡6-12分钟;而后点按太溪穴、三阴交穴、足三阴及关元穴各36次,以此达到保持肾、肝、脾脏腑经络功能的顺安通和功效。

懒腰宜常伸:腰部适度常伸,可使内脏得到舒缓的按摩,促进新陈代谢。

要穴常滋润:看电视时坐直,不倚靠,双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,用力上下搓120次(一上一下为一次),或以热为度。

在立冬前、中、后三天,将手搓热,并敷于命门穴及关元穴处。温煦命门及关元,即可温补一身之元阳及元阴,增加生命的动力。

温一壶黄酒暖冬天

冬季进补,黄酒是不错的选择。黄酒是用谷物作原料,用麦曲或小曲做糖化发酵剂制成的酿造酒,性味甘、温、辛,甘则温补强壮,缓急调中;温能温中祛寒,助阳通络;辛则发汗解表,行气止痛,对冬天容易感冒、怕冷体质的人来说,黄酒有很好的养生作用。

黄酒最好温热了再喝,元人贾铭认为,“凡饮酒宜温,不宜热”,“饮冷酒成手战”,黄酒加点姜片煮后饮用,既可活血祛寒,又可开胃健脾。当然,酒的温度也不能加热得太高,酒过热了饮用,一是伤身体,二是乙醇挥发得太多,再好的酒也淡而无味了。从养生的角度看,黄酒还属于细酌慢饮的酒种之一,喝黄酒不宜太多太急,否则会损伤肠胃和肺。

立冬有三酸

柠檬的味道比其他水果更酸、更苦,是因为其中有机酸的含量比其他水果高出十几倍。有机酸是维生素C的“保镖”,立冬之后用柠檬泡水喝,能有效预防皮肤干燥和上火。

酸枣在中药房是作为一味中药来使用的。酸枣性平、味甘酸,具有养肝、宁心、安神、敛汗的作用。因此,很多人冬天休息不好,容易疲劳不妨吃点酸枣或泡水喝,不仅可以缓解疲劳,对治疗心烦、多梦、神经衰弱都有较好的作用。

立冬之后,很多人会出现肝火旺盛的现象。这时酸梅就特别适合立冬肝火旺的人吃,有助脾胃消化,滋养肝脏,提高抵抗力。酸梅用来煮汤、炖肉都不错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5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