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庭属任脉腧穴,中即中间;庭为庭院,任脉沿腹中线上行,脉气从中间穿过进入庭腕,那么中庭是哪个位置呢?
中庭是哪个位置
科学定位:在胸部,前正中线上,平第1肋间,即胸剑结合部。
快速取穴法:
1.仰卧位,先取两乳头连线之中点膻中,向下量1.6寸处。
2.仰卧位,在前正中线上胸骨体与胸剑结合点部可触及一凹陷,平第5肋间。
3.仰卧位,在前正中线上,胸剑结合部中点处,平第5肋间。
中庭穴穴位层次解剖
皮肤-皮下组织-胸肋辐状韧带和肋剑突韧带-胸剑结合部。布有第6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胸廓内动,静脉的穿支。
中庭的作用
中庭为任脉经穴,喻穴居心位,心居中而处尊,犹如至中之殿庭,故名中庭。本穴内应心,膈膜,具有舒调心气,宽胸快膈,理气止痛,降逆止呕之功,以降气为主,常用于治疗胸腹胀满,胸闷,噎膈,呕吐,心痛,梅核气,咽炎,扁桃体炎,小儿吐乳等症。
中庭刺灸操作手法
简易取穴:仰卧位,在胸部,前正中线上,胸骨下缘处取穴。
进针方向:从腹侧面向北侧吗直刺,与腹前臂成90°。
深度:针0.3-0.5寸,留15分钟,艾炷灸3-5壮,或温和灸5-10分钟。
感觉及放射方向:酸向胸部两侧。
功能主治:宽胸理气,降逆止呕,主治胸胁胀满,饮食不化,呕吐反胃,小儿吐乳。
中庭配伍对症治疗
中庭穴在胸骨正中之下端,可宽胸快膈,舒调心气,降逆止呕;中府为肺经腧穴,位于前胸外上方,内应肺脏,有清宣上焦,疏调肺气,下气平喘,祛痰止咳之力,中庭以降气为主,中府以宣散为要。二穴配伍,一宣一降,宣降合法,宽胸利膈,止咳平喘,温中散寒,增进食欲之功益彰。
主治:
1.寒邪为患,内袭膈膜,以降升降功能失调,表现为胸脘痞满,下食不易,甚则呕吐,反胃等症。
2.咳嗽,气喘诸症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THE END